这本大部头收藏了50本“最美的书”的设计故事

时间: 2024-01-07 10:30:35 |   作者: 普遍的

产品概述

  在刚刚过去的12月28号的“最美的书”的20周年线下活动中,我作为本书的营销编辑全程跟进了《25X2个现场:“最美的书”生成全记录》的新书发布会和以新书与“最美的书”为话题的圆桌会议。在多场活动中,看到了设计师与读者、读者与书籍建立了与本书更为亲密的联系。

  在上海图书馆西门的第二展厅,现正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最美的书”20年的回顾展,《25X2个现场》作为“最美的书”20周年活动的惊喜之作也陈列其中。现场浏览了20年来“最美的书”的丰厚硕果,心中不免惊叹于书籍之美,也自豪于中国书籍设计的非凡成就。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原副局长、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副主任祝君波,上海长江出版交流基金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龚海燕为《25×2个现场:最美的书生成全记录》新书发布揭幕

  最早,它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版协)的一些关于“最美的书”的访谈。中青雄狮的副总编辑看到了其中的出版价值,便联系了老朋友白凤鹍设计师,于是一场历时两年的书籍出版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

  正如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副主任祝君波先生所言,一件件艺术品摆在眼前观赏很容易,但感知艺术、理解艺术却是一件困难的事。在品美、赏美的过程中,无论是版协、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还是出版社都希望大众阅读不只是去“读”,更是去“读懂”。

  中国“最美的书”美在哪里?怎么样才能做到美?《25X2个现场》给了设计师们一个机会去带领读者亲身感悟设计表达和书籍的意味之美。

  在今天,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快了书籍艺术化的进程。那么,在翻阅书籍的过程中,怎么来实现读者、设计师、作者三方更加亲密的连接?本书设计师白凤鹍、尹琳琳身兼数职,他们不仅是《25X2个现场》的设计师,还是本书内容的作者与读者。三重身份的加持,也给书籍相关的三方如何达到在翻阅的过程中达到亲密交流做了一个示范。帮助读者更好地去实现感受“美”、体味“美”、达到“美”。

  设计师白凤鹍在圆桌会议中讲解新书《25X2个现场:“最美的书”生成全记录》的诞生过程

  圆桌会议现场,设计师们不约而同地提到本书的一个最大特点:清晰的内容结构。设计是怎么来实现这一点?又有什么新颖突破?

  “结构”《25X2个现场》从2021至2023年历时两年被编辑而成,书籍选取了“最美的书”2020年、2021年两个年份所有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书籍作为内容。白老师考虑到每个年份的获奖书籍诞生的时空其实是一致的,那不如就把同年的25个书籍诞生现场还原到读者眼前,依次参观,趣味阅读,相互比对,加深记忆。这就是《25X2个现场:最美的书诞生全记录》的书名来源。

  如何将50本“最美的书”融入一本书?确定好内容之后,设计师基于对内容的理解以非线性“时空切片式”编辑设计,带领50位获奖设计师重新唤醒关于50本 “最美的书”的珍贵记忆,还原“最美的书”诞生全过程,让读者获得直击50本“最美的书”工作现场的阅读体验。

  “时空切片式”又如何理解?原来,设计师将50本“最美的书”的生产流程分解为5大切片:书影、文本、草图、过程、信息。又增加了访谈和评语2个切片,来首次完整呈现“最美的书”创作幕后。

  书影,实拍展示了50本“最美的书”成品照片,依据作品特点强调全貌、关键细节、结构、材料等。

  草图,包括了设计草图、效果图。面向初学的人和学生,还原设计师的构思过程。在本书附赠小别册中,白老师曾回忆由于时间问题,一些设计师的手稿特别难找到,为了内容的完整还原,不得已沟通其重新手绘,这一部分的内容收集可以说是难度最大的。

  过程,是书籍的执行过程,包括打样、工艺调整、试错过程等。有打样照片、细节工艺的结构拆解图,并配以文字说明。在《植物先生:二十四节气植物研学课》一书的诞生过程中,《25X2个现场》还原了16种植物手工纸的打样现场。水杉纸在竹帘上自然晒干,清新可爱,还有艾草纸、柿子纸、蜀葵纸的现场试验和成品照片。不由察觉一本书美在成品,更深刻地,美在诞生过程。

  信息,提供了书籍尺寸、字体、用纸、页数等。当然,在访谈的阅读过程中你能更清楚地从设计师的口中获取这些,甚至它的演变过程。

  访谈和评语就不再赘述。多次担任中国·最美的书评审和获得世界“最美的书”荣誉的设计师周晨,也在他的访谈中提到“最美的书”的评语是如何在多位设计师的打磨中精准、巧致地去提炼一本书的设计亮点,评审本人又是如何在打磨评语中采取众长,得到设计的提升。

  7大切片一一阅览,犹如依次观看25X2个工作现场,每本书的每个阶段、每种状态尽收眼底。读者相当于从编辑设计到印刷出版全面地了解了每本书的诞生,最后也就更加深刻地了解了《25X2个现场:“最美的书”生成全记录》的诞生过程全记录。

  “结构”除了从内容去建构,那么从形式上又如何架构来为内容服务呢?本书采取了双坐标的目录形式,建立起更加清晰的结构。荧光橙(pantong804专色)的竖形页码和贯穿全书的横向标识(pantong804专色)有助于帮助清晰辨识每本书的位置。

  在阅读访谈部分时,你还能发现一些小“惊喜”,点缀其中的荧光橙“小页码”,引导读者搜索“配图”,让你在不同切片间反复流转,趣味十足,印象深刻。

  “内容结构的创意”《沂蒙田野实践》一书起源于2018年一次沂蒙老区的支教活动,书籍主题是关于儿童美育。设计师李艾霞在高校老师身份之外还成立了艺术工作室,她倡导教育平权,希望激发学生与儿童的创造力。设计师将一次展览形式内容组织成一台舞台剧形式内容,9名学生在上千幅山区儿童的涂鸦作品基础上再创造,将画作分为几个部分,用图像去表达内容。从设计理念出发激发内容结构的创意。

  “空间处理的章法”《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献给亦妻亦友的妻子芸娘的缱绻情书,问世140多年,版本有200多种。浮生六记概括了沈复与妻子相亲相离的一生,辐射广泛。于日常平淡中述尽人生的百转千回,唯美与唏嘘。设计师尹琳琳在访谈中用极富感情与诗意的话语,讲述了她与《浮生六记》的设计故事。

  设计师在被内容打动之余,开始琢磨如何打破原有的结构,推陈出新。她将阅读的情绪带入设计中,打破纯文字的秩序,将单一的阅读线索搭建出丰富的空间结构,实现从单线到复线的转变。

  原书六卷做成白色卷本,安置在书函的折叠空间,另附五卷辅文作为原书的补充阅读,做成红色卷本安置在反翻空间内。枝节丛生,各生精彩。书籍展开首尾相连,从终点到起点,循环往复,花开花落,像极了人生。书函由一张大纸折叠而成,折入一张纸里,装进一本书中,中国人的生活艺术和文化精髓,被做进一本书的世界里。

  “字体的准确应用”在《国民公路G318》一书中,设计师朱鑫意经过多番搜索、考证,在交通运输部网站下载了专用字体运用到内文字体中。英文部分运用了以美国高速公路专用字体为原型设计的Roadgeek2005,专用字体在公路上的广泛应用,也加强了本书的“公路感”。G318公路穿越了从上海一直到西藏的境域,更由于“藏文”字形本身的美感。“藏文”这个设计点一直成为朱鑫意的执念。电脑藏文字体的设计总是不尽人意,直到收到藏文书法家的昂旺曲批寄来的手写藏文,扫描后放入设计稿中,一下鲜活了整个设计。

  在《梁思成的作业》一书中,字体的选择与编排是最大的挑战。如何让气质接近原作(笔记手册)又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找到气质相符的中文字体是个难点。设计师白凤鹍梳理了在大师学习、生活的年代里的出版物和流行的字体,最终选择了方正的聚珍仿宋体。英文的专有名词,也选择了一款英文打字机风格的英文字体,简直与打字机实敲文字一模一样。翻阅书籍,仿佛跨越百年拿到了大师手中的笔记手册。

  “文图的编排经营”设计师张志奇在《说舞留痕:山东“非遗”舞蹈口述史》一书中,打破中文语境下常用的网格系统,尽量去网格化,即使用了复合式网格来编排文字、图片、图形,为图文的布局提供更大的可能性和灵活性。

  《奶奶逮到一只小精怪》的设计师周尤向我们解释,绘本图文的编排与经营一定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在变化多样的默契合作中实现交融。

  翰清堂的《瀚书十七》将呈现书籍设计节点的图片以纯自然状态灌进页面,像是真切地翻动原书,再以七万字的文本和原版式打通的方式来排版,让读者直观地看到每本书想要表达的东西。

  “纸材的选择得当”《肖全与妲妲的世界》是一本摄影图集。本书的小主人公林妲、宛妲的父亲马悠博士于1997年散尽家财来到西双版纳,进行雨林的研究与保护实验。摄影师肖全历经六年完成了关于这两个女孩儿的拍摄项目。纸张的选择是本书中比较纠结的一个点,设计师白凤鹍想要搭配出雨林的层次,他找了各种不同的绿色纸,对颜色、肌理、克重等特性进行尝试。

  “印制的落地实现”《夏天的故事》一书为了凸显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人公对故乡生活的无比眷恋。将画面转换成木刻语言,所有工序都是手工完成。梨木板用砂纸打磨,出现任何一个小的坑洼都会影响刻印。刻印环节是最耗时的,要考虑画面的黑白安排和刀法的转换,这一过程要极其耐心,任何细小的失误都可能会对最终的印制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留下遗憾。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夏天的故事》一书最终落地对印制效果,版画制作的刻制这一环节就花了整整两年。

  “阅读五感的体验性”《25X2个现场:“最美的书”生成全记录》新书的编辑中,设计师力求打通阅读五感的体验性。视、嗅、触、味、听是读者能够应用的“五感”阅读法。而书籍设计师在设计、编辑书籍时往往需要仔细考虑阅读五感的体验性。

  在圆桌会议中艺术家们提到,《25X2个现场》最珍贵的是它“看见了”这么多“最美的书”诞生的过程,它的重点在于“看见”过程,传达“过程”,总结“过程”。从书籍的内容梳理、结构树立、文图编排、字体和纸材选取、印制完成、立意的表达与创意的实现,设计师们考虑了读者的五感体验,更体现了对书籍设计个性的表达、热爱、展望与希冀。

  到这里,相信我们大家对《25X2个现场》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创意、珍贵已知道,那接下来再给大家整体介绍一下书籍吧!

  《25X2个现场:“最美的书”生成全记录》是由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编著、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支持、中青雄狮策划的一本超值超大量的书籍设计科普读物,是由多次获得“最美的书”的设计师白凤鹍与尹琳琳两位老师共同编辑、设计而成。

  以留白为主的插舌函套体现简约大气的设计风格。全书共采用4种特种纸,为“质感”保驾护航。函套采用的特种纸韧性优良,可以对书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全书以Z字型封底的独特装帧工艺来连接了PartA和PartB两个部分,确保裸脊精装可以180°平摊阅读。

  随书附赠《访谈番外》定制周边别册。白老师将会以设计师的第一视角,和大家聊聊本书诞生背后的故事。同时,在别册中复现了全书四种同类型纸张,供读者触摸感知。

  看完《25X2个现场:“最美的书”生成全记录》一书,最大的感受是每一本都想买。在上次“做书”杭州市集站,我们做了一场关于《25X2个现场:“最美的书”生成全记录》的同名展览。现场看到那么多的师生、设计师、出版从业者、书籍爱好者对“最美的书”抱有极大的热情,对《25×2个现场》的出版也是翘首以盼。他们一遍遍翻阅,有些甚至在展览架旁呆了两天。那时的我对这些书还停留在表面的理解。

  而现在的我对50本最美的书、中国书籍设计的现状与方向、设计师群体的个性与共同期望有了更具体的答案。好书总是有人买单,读者看书看的是思想、是知识,是超越自己视野的广阔世界。相信在这本书中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他的精神世界的收获。